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翻译"从不搞小动作"

解放日报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王立家中保留着一张四寸彩照。照片左边是当时年满40、在外交部欧美司美国处担任科员的王立,右边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人面对面举起酒杯,表情郑重。

这一幕发生在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为尼克松举行的欢迎国宴上。事后,当美国《生活》杂志把这张当年拍摄的照片“物归原主”时,王立不禁惊喜:“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找到我的。”



尼克松访华亲历者、中国前驻美大使馆参赞王立


回忆起40年前的宴会,这位历任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的耄耋老人至今记忆犹新:“在人民大会堂,尼克松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一桌桌敬酒。在大洋彼岸,美国观众也通过电视直播,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




早在基辛格首次访华前半个月,中方就成立了由周总理亲自领导的一套班子,包括政治组、礼宾组、安全组等组。王立当时被分在政治组,主要负责事先编写参考资料,参与会谈并根据记录整理简报。

王立回忆,基辛格和尼克松访华期间,他和同事工作吃住都在钓鱼台,白天参加会谈,晚上整理简报和逐字记录,工作常常是连轴转。

简报其实一点儿也不‘简’,基本相当于实录,所以往往将简报内容稍作添加,就‘变成’逐字记录了。简报必须第二天一早交到毛主席、周总理案头,逐字记录则可以稍微缓一缓。”



温斯顿·洛德


王立还说起那时的速记工作不同于现在打字录入,当时全凭符号记录,因此有一个把符号还原、扩展成文的过程。而美国方面,基辛格首次访华时或许出于保密考虑没带速记,记录工作交给了他的特别助理、国家安全委员会职员洛德等人。

洛德他们辛苦地记录长长的英文单词,成了名符其实的“longhand”(英语“普通写法”,跟shorthand“速记”一词相对),为此美方在飞回加州途中花了不少时间核对成文。

“相比而言,中方记录更加完整可靠。”王立说。他还说,在基辛格两次访华和尼克松访华时,美方曾不止一次用过中方译员。“美方人员说,中方的翻译准确无误,从不搞小动作。”



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贯穿了基辛格、尼克松访华的始末。最终双方在中美上海公报上达成一致。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国内有些报刊或书籍曾载文说,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争执不下时,基辛格最后想出这句妙语打破僵局云云。王立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据王立了解,首先,美方在1971年10月22日打出的公报第一稿中已写出这一句(文字上后来稍加改动),不是争到最后才用它打破僵局。

其次,洛德在其中贡献了智慧,包括中方最终接受美方使用“acknowledge”(英语“认识到”的意思)的措辞。

第三,双方真正的争论发生在这句话的后面一段:“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王立说,美方在撤军问题上起先只是笼统表示“逐步减少”,而且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为条件。中方当然严词拒绝。对“考虑到这一前景”的表述,中方原本坚持“本着这一希望”的提法,美方则坚持用“基于这一前提”,最终双方达成妥协。

“前景”只是一种可能或愿望,“前提”则是一种条件。一词之差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巧妙运用。






- END -


文字 / 解放日报

图片 / 网  络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听外交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